〈日本漢字音能為重紐的解釋提供什麼線索〉
吳聖雄
1995/5(第一屆)
〈由「右文說」論《說文》亦聲字〉
金鐘讚
1996/6(第二屆)
〈試論《五方母音》與《剔弊廣增分韻五方母音》的編排體例〉
宋韻珊
1997/5(第三屆)
〈東勢客話的超陰平聲調變化〉
張屏生
1998/3(第四屆)
〈保守與創新——臺灣閩南語陽聲韻「熊」的音韻歷史變化〉
程俊源
1999/5(第五屆)
〈方言接觸中的規律面向——從音變規律的「條件項」論閩北方言陽平乙調清化送氣音〉
黃金文
2000/5(第六屆)
〈介音對漢語聲母系統的影響〉
李存智
2001/5(第七屆)
〈閩西客語音韻的保守與創新〉
江敏華
2002/4(第八屆)
〈明清韻圖所顯現的語音逆流——論河南方音入聲分陰陽〉
王松木
2004/5(第九屆)
〈論高本漢的複聲母B式〉
丘彥遂
2004/5(第十屆)
〈梵漢對譯「二合」「三合」構音方式與上古漢語關聯〉
周美慧
2009/5(第十一屆)
〈競奇與清麗——大小謝山水詩韻律風格之異同〉
李柏翰
2010/5(第十二屆)
〈談構擬上古漢語複聲母的幾個原則〉
李長興
2011/11(第十三屆)
〈閩語韻讀層次系統與古漢語音韻的歷史關係〉
杜佳倫
2012/5(第十四屆)
析論越南漢字音魚虞分韻的歷史層次
江佳璐
2013/5(第十五屆)
中古日母在明清時期的演變類型
何純惠
2014/10(第十六屆)
從比較閩語的觀點論古江東方言蟹攝開口二等字的擬測
吳瑞文
2015/10(第十七屆)
《韻學楷梯》管窺——論文雄學派的韻學研究與韻學教育
曾若涵
2016/5(第十八屆)
〈從聲符變化現象論古音構擬及演變〉
楊濬豪
2017/5(第十九屆)
〈從東西對立到南北對立:論漢語鼻尾語音類型的歷時演變〉
陳彥君
2018/5(第二十屆)
〈採蚌多明月,剖石皆璠璵——論楊慎《五音拾遺》中的音學觀念及其文獻價值〉
叢培凱
2019/5(第二十一屆)
〈論《中原音韻》桓歡韻在江淮官話中的音類分合〉
陳筱琪
2020/11(第二十二屆)
試論潮汕方言的鼻化運動
林素卉
2022/7(第二十三屆)
關中方言〔pf-〕組聲母音韻演變途徑再議
游喬茵
2023/8(第二十四屆)
〈寧夏中衛方言陰聲韻鼻化韻的形成〉
林鴻瑞
2024/6(第二十五屆)